康熙下诏由易学大家李光地总领修订,官方易学著作集大成《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 · 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

清康熙皇帝下诏编纂,亲自参与,由易学大家李光地总领修订,同时四十九名翰林进士等参与编纂的一部易学全书《御纂周易折中》,分二十二卷,全书旁征博引历代诸家《易经》学说,上起先秦,下迄晚明,被认为是清代官方易学著作的集大成者,在易学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别:清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刊本;收藏来源: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本。

书前“引用姓氏”考之,《御纂周易折中》一书所引用先儒者,计汉有一十八家,晋三家,齐一家,北魏一家,隋一家,唐一十一家,宋九十八家,金二家,元二十二家,明六十一家,共计达二百一十八家名家易说之大成,书中尤以所引宋、明易学家最多。其中又取汉及宋、明以来诸儒言卦变、互体之说者,可见《折中》一书,虽以阐述宋易为主,从而集宋《易》之大成,但又对清儒研究汉易,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此书以“集说”、“按语”、“总论”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加考订,遍采诸家大儒之说,阐幽发微,“折中”众家之说,提出新的见解。问世以来,即成为学习《易经》的必备文献和重要工具书。

清康熙皇帝亲力亲为参与编写关于《周易》的书籍,所以称作“御 纂”。清康熙年间设刻书处于武英殿,故有殿板之称。由康熙所制序文介绍,乃“越二寒暑而告成”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春,可知此书之作始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书前开列的“职名”看,参与此书校对、分修、缮写、监造的“诸臣名单”尚有四十九人之多,这样连同总裁李光地共五十人,此数大概取“大衍之数五十”之旨。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泉州安溪湖头人,1642年出生于安溪县祥华乡祥华村。清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进翰林,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原版PDF扫描:1074页:420M        (下载文件为 RAR文件(请用WinRAR压缩文件解压),解压密码为:www.gujicanglan.com

资源下载
服务申明:
(注)压缩包文件请用WinRAR解压。
(1)资料存于百度网盘上便于传输。
(2)下载文件后IP不变七天内有效。
(3)古书来自海外公版或古文整理。
(4)学分为赞助性质非古籍原价值。
(5)赞助学分是为域名服务器费用。
温馨提示:
部分古医学、道术秘法非专业勿操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