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集合补全注解大成《周易注疏》十三卷 · 清 · 陈鳣 · 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

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周易注疏》为魏王弼作注,始以义理说《易》,后晋韩康伯作注,至唐孔颖达作疏。全书共十三卷,附卷首,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为经。《周易注疏》为清代陈鳝据明代孙景芳所藏补刻十二卷(缺第一卷)及钱求赤写本第一卷再补刻成十三卷,陈氏又加入周易正义前唐长孙无忌五经正义表、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和八论为卷首,所以准确说来此为宋刻宋元明递修本。陈鳣认为此书“即《九经沿革例》中所称绍兴初监本也。每叶楮背有‘習說書院’长方印,知出宋时印本,惜首卷失去,仲鱼于周漪塘家借钱本补全。首有《进五经正义表》,亦各本所无。卢抱经(文弨)据以载入《群书拾补》中,惟后无《略例》、《释文》,今以明翻八行本补之。”卷中有“陈鳣所藏”朱记。

版别:南宋初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收藏来源: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

《易经》的产生,源于先民欲趋吉避凶,借助神力对自然灾祸的预测,带有浓厚的占筮色彩。《易经》亦称《周易》,简称《易》。《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对立统一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易有不易、变易、简易三种含义,内容包括经、传两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辞、爻辞为经;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称十翼为传。《易经》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通过《易传》的阐释趋于明朗,得到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卜筮之书逐渐成为官方治国安邦、修身养性的哲学经典,至此,《易经》被奉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卷首有八论,第一论易之三名,第二论重卦之人,第三论三代易名,第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第五论分上下二篇,第六论夫子十翼,第七论传易之人,第八论谁加经学。

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朝经学家,任国子监祭酒。

原版PDF扫描:450页:742M

资源下载
服务申明:
(注)压缩包文件请用WinRAR解压。
(1)资料存于百度网盘上便于传输。
(2)下载文件后IP不变七天内有效。
(3)古书来自海外公版或古文整理。
(4)学分为赞助性质非古籍原价值。
(5)赞助学分是为域名服务器费用。
温馨提示:
部分古医学、道术秘法非专业勿操作!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