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五年 (1676 年),清代医学家熊应雄编辑成《小儿推拿广意》三卷又名《推拿广意》。熊应雄的著作在吸取明代小儿推拿之精华医术的基础上而又有所发展,是清代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其在儿科治疗领域影响颇大。明代小儿推拿多以治疗惊风为主,其他疾病往往述之不详。本书除专设惊风一门外,还设诸热、伤寒、呕吐、泄泻、腹痛、痢疾、疟疾、积证、痞证、痫证、咳嗽、肿胀、目疾、杂症诸门,扩大了小儿推拿的治疗范围。熊氏还把小儿推拿的辨证施治进一步深化,如“诸热”一门,又细分为胎热、潮热、风热、虚热、实热、壮热等十四型,并各有相应推拿治则与治法,手部和头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也是熊氏首先提出。本书重视药物运用,所录之方药,除用于内服外,更有吹喉、擦牙、敷脐、贴足心、涂搽、热熨等多种外治法。书中所叙学术理论着重审证求因,治疗强调 “临机之通变,毋执一之成模”。此书除总论小儿诊断诸法、常见儿科疾患推拿之术、婴儿护养宜忌外,又以图解讲述诸穴脉,作歌诀以助记忆,并附有儿科常用方药等,切合实用,流传甚广。
版别:嘉郡博古堂楚记藏板(道光十二年重刊本);收藏来源: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藏本。
小儿推拿广意大概内容
上卷首列总论,论述推拿在小儿惊风治疗中的作用,其大旨源于《补要袖珍小儿方论》;次叙儿科诊断和治疗手法,介绍手足四十五个小儿推拿特定穴的主治,以图谱示之;手法着重介绍推法和拿法,并提出了“推拿手部次第”和“推拿面部次第”,即手部和头面部的推拿操作常规程序;还绘有“推坎宫”“推攒竹”“打马过天河”等二十一帧手法操作图,并有文字详解;最后为“脏腑歌”,源于《小儿按摩经》“手法歌”和《小儿推拿秘旨》“五脏主病歌”,论述脏腑病证的小儿推拿方法。
中卷分述胎毒、惊风、诸热、伤寒、呕吐等十七种病证的推拿治疗,及小儿坏证一十五候、断面色恶证死候。
下卷载治疗儿科常见病的内服、外用方剂一百八十五首。
小儿推拿广意目录
上卷:总论、指南赋、大门察色、五视法、正面诸穴图、背面穴图、面上诸穴歌、小儿无惠歌、调变歌、入门后歌、入门试法、虎口三关图、四十八脉图解、详解脉纹、辩色歌、五指冷热歌、蕃候歌、脉法歌、闻小儿声音、
辩小儿五音、阳掌图、阳掌十八穴療病诀、阴掌图、阴掌九穴療病诀、臂上五次療病诀、足部图、足部十三穴療病诀、正形图、背形图、推法、拿法、反拿法、看额脉、推拿手部次第、正面五色图、推坎宫图、推攒竹图、运太阳图、运耳背骨图、双凤展翅图、推虎口三关图、男推左手三关图、女推右手三关图、运八卦图、运八卦法、分阴阳图、分阴阳法、推五经图、推五经法、黄蜂入洞图、黄蜂入洞法、苍龙摆尾图、苍龙摆尾法、二龙戏珠图、二龙戏珠法、赤凤摇头图、赤凤摇头法、猿猴摘果图、猿猴摘果法、凤凰展翅图、凤凰展翅法、飞经走气图、飞经走气法、按弦搓摩图、按弦搓摩法、水里捞月图、水里捞月法、打马过天河图、打马过天河法、脏腑歌
中卷:胎毒、惊风、诸热、伤寒、呕吐、泄泻、腹痛、痢疾、疟疾、疳疾、积症、咳嗽、肿胀、目疾、杂症、一难症推拿大法、小儿坏症一十五候、断面色恶症死候
下卷:初生三方、胎毒门七方、惊风门二十二方、诸热门三十三方、伤寒门十四方、呕吐门八方、泄泻门十五方、腹痛门九方、痢疾门七方、疟疾门八方、疳疾门八方、咳嗽门七方、肿胀门五方、杂症门二十八方
熊应雄,清代医学家,字运英,西蜀东川(今属云南)人,精医,尤善儿科,其儿科以诊断小儿之疾惟以形色为最要,提出视小儿神气脉色者五:一视两目,二听声音,三视囟门,四视形貌,五视毛发。又以推拿之法,有效而受苦甚少,故常留心此道。后偶得小儿推拿书一编,乃熟习之,并与善推拿之清江陈世凯研讨订正,辑为《推拿广意》(又名《小儿推拿广意》)三卷。
原版PDF扫描:131页:40.3MB
(注)压缩包文件请用WinRAR解压。
(1)资料存于百度网盘上便于传输。
(2)下载文件后IP不变七天内有效。
(3)古书来自海外公版或古文整理。
(4)学分为赞助性质非古籍原价值。
(5)赞助学分是为域名服务器费用。
温馨提示:
部分古医学、道术秘法非专业勿操作!
评论0